新闻详细
新闻当前位置:新闻详细

学校老师辞职下海当“高考咨询规划师”,两三年轻松买车买房

转载: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40620A01FBV00

2024-06-20 09:00·谷雨实验室·发布于河北


作者?|?胡怡芹

编辑?|?张瑞

出品?|?腾讯新闻?谷雨工作室



张雪峰又上热搜了。

高考开考前,张雪峰标价17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就已售罄。而另一档标价11999元的服务,截至6月17日上午,仅剩下9个省份可购买。舆论吵吵嚷嚷,有人说这是“智商税”,也有家长为自己没有抢到捶胸顿足。

每到高考季,张雪峰总是备受关注。他最知名的言论包括,“在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眼摸一个,都比新闻好”,“普通家庭、女孩、成绩一般,不要报金融,除非能豁得出去自己”,“所有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”……面对焦灼的家长,眼花缭乱的专业选择,张雪峰的语气总是笃定的,他说普通家庭报志愿“不要谈理想,你就谈落地”,至于家里有矿的,“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。”

张雪峰??视觉中国

火热的高考志愿填报(简称“高报”)背后,是相对复杂的报考规则。不同于传统的文理分科,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实施新高考改革,其中多数省份为“3+1+2”模式(即除必考科目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以外,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,再在剩下的学科中选择2门)。考生可以填报的志愿多达数十个、上百个。

好不容易结束“千军万马闯独木桥”的高考,家长生怕选错专业,浪费分数,学生则对以后能做什么,想做什么大抵迷茫。而紧张的就业形势,又让他们不敢“赌”,选择付费向张雪峰这样的高报老师咨询,购买一种“确定性”。

出圈的张雪峰将本就存在的高报行业带到了屏幕前。眼下,在社交媒体上搜索“高考志愿”等关键词,可以发现一堆顶着职业装头像的高报老师,他们在短视频和直播间里解读报考规则,分析专业院校,“军校报考流程分七步”,“计算机类的专业还值不值得去选择?”橱窗里的商品包括志愿填报指南、选科指导手册、高中教辅、中性笔、便利贴甚至高考加油T恤,一对一咨询收费从几千到上万不等。

行业的火热,让高报老师都供不应求,有高报培训机构宣称,学习周期不到一个月,“想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工作,提高个人收入的成年人”都可以参加。

即使教育部提醒考生家长谨慎对待高报服务,切勿轻信,国家从未发放诸如“高考志愿规划师”这样的证书,这门生意依然愈加火爆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.8亿元,预计2023年达9.5亿元。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含“志愿填报”的相关企业,在天眼查上可以找到2480家,而其中79%的企业成立于5年以内。

我们找到了4位来自不同地方的高报老师,他们一半曾是中学教师,因不菲的利润进入这个行业。他们帮助焦虑的父母迷茫的孩子,也赚取人生中的一桶金;他们见证了行业的发展,也看到火热背后的畸变;他们说人人都想选择好专业,就像人人都想有好未来,但有时,“高考报考就是向现实妥协。”

以下是他们的讲述:

郝宏伟 山西运城 兼职十几年

以前在高三当班主任,我们老师辛辛苦苦给孩子提高分数,起早贪黑地落实知识,最终多考了50分,但是孩子不会报志愿,专业被调剂,学的和自己愿望完全不一致。分数最终要用来实现学生的愿望的,浪费掉分数,等于白费老师们的劳动。

2005年那会有一个姓王的同学,他高考成绩是班上第二名,考了580多分,在我们全校都算前几名的。这个孩子是农村来的,当时报考太原理工大学最核心的专业没有问题。但为了冲更好的院校,他报考了211长安大学,被调剂到了环境科学专业。

?视觉中国

他们大学宿舍8个人,有7个是被调剂过来的,大家都对这个专业没有心理准备。这个专业需要深造,但整个宿舍的学习环境也不是很好。他高中同班的一个同学也考到了西安,上的是普通的民办本科。他怀着羡慕的心情到长安大学去看望王同学,发现他们宿舍聚在一起打牌,没有想象中211大学那种上进氛围,也和他们民办本科差不多。最后王同学毕业时,考研也没考上,保研也没成功,找了一个公司上班,被派到新疆做了一段时间项目。后来因为适应不了干燥的环境,辞职回到老家,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。

高中毕业以后,我们没有联系,我以为他都上211大学了,应该挺好的。直到听到他们高中同学说他在卖保险,我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顺利。

而那位民办本科的同学,高考分数比王同学低了近200分,学了计算机专业。毕业之后先是跟着别人打工,自己积攒了一定资源以后就去创业了,现在在西安开了个软件公司,开奔驰汽车,住复式房子,成功人士一枚,发展得反而比王同学顺利。

还有另外一个2014年高考的学生,孩子想学医,朴素地以为上了医科大学就能当医生,他报了山西医科大学,被调剂录取到社会保障专业,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专业将来当不了医生。毕业后从事了教培行业。

2009年,从我的第三届学生开始,我就给分高一点的学生免费参谋,慢慢地走向市场化。从最开始的几百块钱到现在几千块钱。我的感受就是,“你来找我,有多大的诚意,我就给你多大的努力”。诚意最直观的就是愿意付多少费用。现在我收费基本上三千以下,不比我们当地一个月的工资高。

郝宏伟开展志愿填报讲座??郝宏伟

重点是高考之后跟孩子聊,可能我和家长聊了半天的医学,孩子一句“我不学医”,前面聊的都废了。我要问他们,“高考结束以后,这辈子再也不想学高中哪一科?”

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很迷茫,他们或许不知道要做什么,但是知道不做什么。这也是一种选择,除了不做的,剩下的就是可能做的。根据孩子的回答,我们再选所偏向科目的大学专业,让他们去网上看看大学老师讲的课程是不是想学的。

有的孩子比较天真,或许因为喜欢的明星在某个城市,就想要去那里。或者看了一部电视剧,觉得法医很好,但是他不知道法医每天在干什么,还以为法医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面就可以了。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把有关专业的信息补充完整,呈现全貌。

像生化环材,不见得对所有人都是坑。前几年,有一个孩子就想学化学。家长反复地做工作,收集各方面的信息,劝孩子不要学化学。最终孩子选了计算机。今年他考研被调剂到太原理工大学,和矿业、化学相关的专业。家长都不想让他去,看到自媒体上说“生化环材四大天坑”,怀疑“将来出来是不是要下煤窑挖矿?”孩子说“我就喜欢”,而且导师也喜欢这种有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。那现在他爸妈挺开心,孩子也挺开心,兜兜转转上了这个研究生也挺好。

现在有很多家长付费咨询,有人买单,就说明有人认为花这个钱是合理的。万一选择不合适,将来复读了,或者上了大学,转专业又很困难,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比较大,试错成本非常高。将来少走一些弯路,少一些曲折。我觉得这是进步。

大家都意识到这种规划的重要性是好事,干这行的人多也是好事。至少我刚开始说的那些“悲剧”能少些。也不一定叫“悲剧”,或许人家卖保险也挺开心,但是说不定他能更好呢?

韩旭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入行10年

今年可能因为是黑龙江省高考改革的第一年,找到我的家长比往年多一倍。像这段时间每天都在接待家长,有的家长一天能发几十条微信,每条消息几乎都是60秒的语音,问我,“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大学,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?好不好就业?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?”

现在黑龙江高考变成“3+1+2”模式,选科组合不同,专业选择的侧重点不同。在院校专业志愿组的模式下,一所院校会有好多个组合,(每个组合)设置不同的专业。以前只能报10所本科大学,现在(普通类本科批)可以报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。专业调剂限于同个专业组内进行,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报了一个院校专业志愿组,但是被调剂到不太好或者不喜欢的专业。可能本来想报计算机专业,但被调剂到园林、植物保护。

我在牡丹江这个五线小城做报考志愿已经十年了。视频指导收费2980元,线下一对一报考收费4980元。在牡丹江这个五线小城市,找到我们这种报考机构的家长,还是对孩子教育比较上心,经济能力又比较好的,比如双职工的、从商的、做一些小买卖的。

我们这边虽然不是很偏僻,但是人口在缩减,家长肯定也想让孩子走出去,南方的就业环境也比北方好,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都不会留在本省的。

家长最常问的问题就是“什么专业好就业?”我首先会跟他们说明,只要努力都会找到工作的,缓解他们的焦虑。

韩旭接待咨询的家长??韩旭

所有条件中,分数是决定一切的。一般在高考之前,我们先跟家长了解学生几次模拟考试的分数、专业意向、大学的规划和展望。等到高考结束之后,再和孩子交流,一直追踪到他们最终被录取。

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该学什么。在中学过程当中,学校也没有太多地提及到专业和生涯规划的问题,这和我们北方学校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联性。

在我们这个地方,学理工科的学生是最多的,能学理工科肯定不选文史类。选文史类的,大概只有两成,可能是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真学不明白的情况下才选择。大学专业上,大部分家长也想让孩子学技术、学计算机,特别不愿意让孩子学什么工商管理、行政管理。他们也知道,现在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被别人管理了。

一些家长存在误区,认为本科比专科好就业,竭尽所能地想让孩子上本科。其实有技术壁垒的大专,针对300分左右的孩子,也比较好就业,比如民航、铁路的专科院校。

现在民办本科一年的学费是3万块钱左右,再加上生活费,一年下来大概要花5万块钱,一般家庭消费不起。如果真是家庭普通,分数普通,在民办本科录取分数线附近,我更推荐大专院校。

2018年的时候,我们也接待过这种学生,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。他妈妈在县城医院做临时工,换洗被套床单,一个月赚三千块钱,家里是低保户。他妈妈先给我打了一通电话,说孩子分数一般,300多分,有没有好就业、好赚钱的院校和专业推荐。后来母子两个人一起过来我们机构,我看到他妈妈还带着助听器,说话听不太清。

当时我们没有收咨询费用,免费帮他们报考。考虑到孩子的家庭条件,如果去本科院校的话,学费压力比较大,一年下来可能要2万多,再加上生活费,最少需要4万块钱。最后我们推荐了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。这所院校有行业特色,在大专院校中是有技术壁垒的,学费一年六千。孩子想尽早毕业工作,为家里减轻经济压力,没有其他纠结,也听我的,把这个学校和专业填到了第一志愿。毕业校招的时候,他把握住机会,进到了南京的铁路局。

我今年35岁,进入这一行之前,我在牡丹江周边的初中当了4年数学老师。我大学学的是公费师范专业,当时是自己填报的,父母只读到初中,他们也不太了解报志愿这件事,我就自己定了。

韩旭??韩旭

选了师范专业,是因为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比较高,受人尊敬。如果没记错的话,当年我考了558分,在我们小地方算是高分水平。最后我去了华中师范大学,毕业那年,我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。当时月薪三四千,我心里总有不甘心的想法,想要挣更多钱。

后来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这个行业,2014年,我辞去教师工作,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思开始试试。第一年报考的人数就非常可观,大概有40人。那时候我们收费标准是一个学生2000块钱左右。

之后我们的团队不断扩张,收费也上涨,找到我们咨询的家长也多了一些。入行两三年,我买了一套六七十万的房子,十来万的汽车,现在生活还是可以的。

李超 北京 入行14年

有一些人觉得好像报志愿这个事很简单,就是选大学、选专业,但这个事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家长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“我家孩子好不容易考这分数,能不能一分都不浪费?”

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在变化,比如这个学校去年招100人,今年招70个人,对录取肯定有影响。那影响到什么程度?比如学生本来报了这学校的6个专业,最后被调剂了,录取到一个完全没考虑过的专业,那这个问题是不是很严重?

每年高考的政策也都在变化,比如北京是选科制,今年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这四大类,基本上都得是选了物理和化学的学生才能报考。去年选物理就能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,今年变成必须同时选物理和化学才能报。光这一个变化影响就很大,毕竟理工农学四大类加起来得有三四百个专业。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选科问题,今年报不了这些理工科专业,就只能去文理兼收或者文科类的专业里挑,对其他专业的录取位次变化也会有影响。

这个事儿要真详说得讲一堂课,这是我们工作很大的一个价值。高考报志愿,不光是给孩子选大学和专业,更多的是给孩子的未来选一份工作,选一个行业。

李超直播截图??李超

有一个家长,女儿读理科,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,要求学校女生尽量少点,男生多点。当时给她往电网的工作方向规划了,推荐了华北电力大学,但由于分数不够,她先是去了其他专业,后通过选拔进入中外合办项目的电气相关专业。这个项目只对校内的本科生招生,很多家长都不知道。毕业以后孩子进入了国家电网。在曾经跟她差不多分数的补课班同学中,她的工作效果最好。

之前我就跟一个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家长聊,发现人工智能和自媒体宣传的不一样。我们都关注到人工智能多么强大和厉害,但这位家长说,自媒体宣传得好像人工智能马上要占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,但在从业者看来,还有很长的路。当一个技术不能大规模地商用或民用时,它产生的中等或低端一线岗位会比较少。像民办本科、二本院校,甚至普通一本的学生,在没有特别的竞争力,岗位又没那么多的情况下,读人工智能专业,想进这行很难,就不该往这走了。

但现在很多高报老师,包括一些大V,凭网络上的文字介绍或自己的理解去辅导志愿填报,导致人工智能的报考热度和实际人才需求量是不匹配的。

2015年左右,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开始在全国逐渐火起来,最近几年又有很多教培机构的老师转行到这,参与的公司更多了。也有一些像张雪峰这样大网红把热度带起来。其实,短视频不适合教报志愿的干货知识。因为讲解一个知识点时,往往还需要前面有知识铺垫,前边的没学会,后边的不一定能听懂。现在很多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短视频博主,他们出的视频都是“皮薄馅大”,娱乐性大于实质价值。

比如广为流传的志愿填报五步法,等高考出分以后,第一步查孩子的总分和排名,第二步找到今年的一分一段表,查到排名位次,第三步找到去年的一分一段表,看孩子排名位次对应的分数,把今年的分数转成去年的,第五步,拿着去年的分数对着去年的录取数据报志愿。但是招生计划会发生改变,还对着去年的(数据)报,不会出问题吗?但到现在还天天有人讲,大家无所谓对错。因为一讲这个就有流量。

也有些老师表达过分的偏激,尝试把人的未来标准化统一化。“一定不要学什么专业;一定要学什么专业;念了这几个专业未来年薪就能多少……”

这会对家长产生很大的误导。每个人都不一样,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评价标准不一样,对于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。有的人认为收入高就是成功,有的人认为工作安全稳定就是成功,同样一份工作,两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,绝对学或绝对不学某个专业是不存在的。

?视觉中国

但这样的短视频确实有流量。现在这个行业属于谁比较浮夸、偏激,就能吸引来流量。处在这个时代下,不被它裹挟,那么就会消失。

这个行业的乱象还有外包问题,一个老师卖自己的志愿填报服务,但做的人不是他自己,把工作外包了。有的招一堆人兼职,可能招的是高中老师、研究生、卖保险的、卖保健品的,学点基础知识,差不多能凑出方案,不出大问题就没事了。现在报志愿出小问题,一般都是报某个学校,被调剂了,或者上了一个不合适的专业,但不至于导致孩子没学上。家长不会因为结果略差,跟一个老师、机构玩命打官司,毕竟打官司耗时长。这对家长来说是隐患,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也是隐患,但就是有人在做。

最没有道德底线的是,一个志愿填报机构今年叫这个名字,报一批学生,结果特别差劲,坏名声传出去了,明年改个名,又接着干。这些只要愿意花时间,查查机构成立的时间、老师的经验水平、讲课深度和程度,就能辨别出来。

还有短视频宣传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,咱人社部哪有(高考志愿规划师)这个证儿,都是忽悠人的。培训模式相当于上一周或者两周课,然后发结业证。基本上短期培训一周两周时间,负责任点的能到4个月。这么短的时间,显然专业性没有保证。

很大一部分人涌进高报行业就是赚这一波钱。这行业没了,他就去干别的,无所谓这行业是死是活。

去年8月份就有一个家长在我的评论区说被机构老师给坑了,想报师范专业,特地跟志愿填报老师说不报优师计划(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),结果被优师计划给划走了。我说,又不是我骗的你,不能说你报了一个差劲的老师,就说所有的高报老师都是骗子。

当这个行业(的人)做事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时候,早晚彻底没人信了。以前我以为这个工作能干一辈子,现在觉得没希望了。

十年前,你考上一个好学校,不仅能改变自己,连家庭、整个家族,甚至你们村都会受到你的影响,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现在,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以后都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。所以填报高考志愿不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,只是说,万一未来得到比较差的结果,当你往回倒时,会觉得至少不是因为志愿问题。填报志愿只是生命当中一个重要的节点,你需要把它做好而已。

付阳 山西临汾 入行近10年

我们机构对面就是当地最好的一个高中,一本率达到80%,每年都出清北生。山西孩子,分数到了580分以上,600分左右,那就必须出省,因为本省没有学校容得下他们。

女孩子可以考虑医学、法学、经管,甚至国家公费师范生,或者军校、警校这些就业有保证的。男孩子可以选理工科专业。我们现在能选理(科)尽量选理,学理科是现在的风口,因为文科在现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很吃亏的。但低分孩子要想学,我们也没有办法。

我们做高考报考的不能讲情怀,不能讲格局。如果我们大谈格局和情怀,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。但是孩子在选择某一些专业、行业的时候,又不可能没有情怀。比如医生,在国内当医生,哪有不加夜班的,不讲奉献的呢?比如老师,很多人图稳定选择了公费师范生,但每年违约的人不少。这些行业,没有情怀很难坚持下来。

?视觉中国

有这样一句话,父母的天花板就是孩子的起点。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一步一步往上走的,高考报考也是这样的。

家庭资源是我们做高考报考考虑的重中之重。有的人是拿着工作选专业,有的人是选择专业再找工作。如果家里能够提供就业途径,比如你家里父母或其他亲戚是某一个行业的,在某个企业的,只需要专业对口、学历对口,就能达到招聘要求,那你选择(对口)的专业,相对来说更容易进。

如果家里有资源,那无所谓什么专业。2022年,我曾经接触到我们当地的首富,家里有几个洗煤厂和焦化厂,流动资金几十个亿的。他们完全不考虑专业,唯一的考虑是学校的层次,想上在分数范围内能够到的最高层次的大学。最后他去了哈工大中外合作的项目,录取分数比其他学生低五六十分。学费贵,他们也接受,就想在国内上个大学,后面出国用国内985大学的背景背书。

如果是没有家庭资源的普通人,那就拼自己,选有技术壁垒、宽口径、好就业的专业。比如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电气工程、自动化、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等等,理工科的专业壁垒更强一点。这样的专业,只要你能够学得比较不错,还是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做的。

要是家境普通,又选择了没有门槛的专业,很难就业的。你想想,2023年本科生400多万,今年考生1300多万,据说很多学校还要扩招,本科率还要提升。这些本科生再加上硕士、博士,每年的就业压力有多大?这几年的经济形势又不好,选择的时候要慎重。

人生就是那么多无奈,高考报考就是向现实妥协。?(来源:腾讯新闻)

??付阳为化名。

* 版权声明:腾讯新闻出品内容,未经授权,不得复制和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